Tuesday, November 27, 2007

過去的這個週末, 連放了三天假, 卻只是乖乖的待在家中執拾那已忘了多久沒有執拾過的書架.

會下定決心執拾, 除了是忍受不了媽媽長期的嘮嘮叨叨以外, 還因為今年剛剛退休賦閒在家的爸爸突然興起了要全屋上下整頓的念頭. 整頓的第一項計劃, 便是要重新油漆全屋的牆壁. 而這項計劃要整治的對象, 好明顯便是一直在買東西卻又懶得執拾的我.

而目標之一, 便是我那"書滿為患"的書架.

書架一早已經放滿了書. 就連那些書跟書架頂的空隙, 或是任何可以填平的地方, 都被強行的擠滿了書或是雜物. 後來, 當連這些地方都被填滿了以後, 多出來的書就被堆放在書架前的地板上. 到前幾天開始執拾時, 那些堆放在地上的書, 已經起碼有一米那麼高了. 當差不多將書本全部平放到地上以後, 我才真正的感覺到自己收藏量之龐大. 粗略估計, 那裡起碼有多於一千本不同類型的書籍!

我是屬於那種不肯丟棄書本的人. 多得現在盛行的迷你倉, 我終於可以找到地方容納我那過多的收藏. 然而在將書本移送到目的地之前, 最浩大的工程, 便是要為書籍分類, 並決定那些書可以移走, 那些書需要留下.

在為書籍分類的同時, 我彷彿從書本的類型和作家的改變看到了這些年來的自己. 要追溯這些書籍最早的收藏時期, 大約是在初中的時候. 那時剛情竇初開, 最多看的, 當然是形形色色的愛情小說 (亦舒, 周蜜蜜, 嚴沁). 後來閱讀的範疇廣了, 就連武俠 (金庸, 古龍), 偵探 (赤村次郎), 科幻 (衛斯理) 的都各看一點. 大學時期, 開始迷上了中港台, 甚至日本的文學作品, 尤其是那些寫得較沈重的作品, 如三島由紀夫, 蘇童, 李昂, 黃碧雲等. 當然還少不那時剛嶄露頭角的張小嫻和深雪.

近年開始, 我發覺自己大都是看台灣和日本的作外品, 而少看了本地創作. 主要原因除了是喜歡台灣作家豐富的詞彙運用和日本作家巧妙的意境凝造外, 最主要的還是因為覺得本地的流行作品不好看. 情節描述沈悶重覆, 內容鬆散沒有凝聚力, 令我常常看不了幾頁便將書本放下. 近年我還是會繼續"每出一本書都買"的本地作家, 除了亦舒和李碧華以外, 較新進的便只有林詠琛.

而近這幾年我看書另一個大改變便是少看了故事性的書, 尤其是愛情小說, 而多看了心理和實用性的書. 這大概跟人大了, 少了對情感上的幻想, 而多注重內心與工作上的成長有關吧!

No comments: